消委會評測︱10款空氣清新機2款獲4.5星 $1899平價貨勝$7800Dyson除甲醛快飛利浦19.2倍【附完整名單】

食用安全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7 12:38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7 12:52

分享:

分享:

10款空氣清新機2款獲4.5星,$1899平價貨勝$7800Dyson、除甲醛快飛利浦19.2倍【附完整名單】

【消委會/空氣清新機/淨化污染物/甲醛/電費/小米/LG/dyson】疫情後,一部可殺菌除病毒的空氣清新機可謂家居必備。消委會最新一期測試了市面上10款空氣清新機,售價由$1,798至$7,880。所有樣本都隨機附送 HEPA 過濾器,聲稱可隔除香煙煙霧、塵埃、病毒及細菌等。測試項目包括空氣淨化表現,以及針對顆粒物、甲醛及病毒過濾能力。測試後發現,「小米」及「LG」的表現最為優異,兩款售價僅$1,899及$2,980,去除污染物速度能力,力壓售價$7,880的dyson等高價品牌,性價比極高。

最新影片:

2款空氣潔淨速度最快

空氣清新機潔淨空氣量的數值愈高,代表淨化污染物速度愈快、淨化能力愈好。消委會將10款樣本按聲稱適用房間面積,分為3個組別:第一組包含聲稱適用房間面積最大的樣本(介乎646平方呎至1,000平方呎),第二組為適用房間面積屬中等的樣本(介乎387平方呎至413平方呎),而第三組為適用房間面積屬最小的樣本(介乎248平方呎至280平方呎);並參考美國國家標準ANSI/AHAM AC-1及中國國家標準GB/T 18801,測試樣本的空氣淨化表現、寧靜程度及使用方便程度;機電工程署則進行安全測試。

在聲稱適用房間面積最大組別的4個樣本中,測試結果顯示,「LG」及「小米」在去除顆粒物方面的空氣潔淨速度最快;樣本「b-MOLA」表現最遜色。而「LG」及「小米」售價僅$2,980及$1,899,同時獲整體4.5星高評價,相比於售價$7,880、評級4星的「dyson」,及售價$4,888、評級3.5星的「b-MOLA」,性價比更高。

至於聲稱適用房間面積的中等組別及最小組別,各3個樣本的表現相若。前者以「SHARP」及「法國特福」表現較佳,後者則以「Panasonic」及「飛利浦」表現較佳。

詳細名單如下:

點擊圖片放大
+11
+10

除甲醛速度懸殊

室内甲醛濃度高可能引起呼吸道過敏,因此空氣清新機去除甲醛的能力亦很重要;而消委會發現,10個樣本在清除甲醛方面的速度非常懸殊,半數樣本除甲醛速度慢,介乎由6.9立方呎/分鐘至139.2立方呎/分鐘,淨化速度每分鐘少於15立方呎。

按組別比較,第一組和第三組的樣本表現較懸殊,淨化速度分別相差2.6和12.3倍。當中又以「小米」的除甲醛表現較為突出,與淨化速度最慢的「飛利浦」相比,兩者淨化速度相差19.2倍。

但在針對去除甲型流感病毒(H1N1)方面,消委會表示全部樣本表現均優異。在實際操作20分鐘後,各樣本去除病毒率已超過99%;操作1小時後去除率更高達>99.99%。

能源效益差異大 電費最高每年$568

消委會參考中國及美國標準,比較各樣本能源效益,發現樣本之間差異頗大。在假設每天使用16小時、其餘8小時處於關機或備用情況下,並以每度電$1.6估算每年所需電費,在聲稱適用面積較大的第一組別樣本,每年電費要$341至$467;面積中等的第二組別樣本為$451至$568;面積最細的第三組別樣本則每年電費$176至$230。其中以「LG」的能源效益表現最優異,「小米」及「飛利浦」表現亦不俗。

安全使用建議

消委會最後提醒,空氣清新機產品若設計欠佳或使用不當,不但不能過濾致敏原,反而會於室內釋放污染物。消費者在使用空氣清新機時,可參考以下香港醫學會和衞生署提供的建議:

  • 消費者不應完全依賴空氣清新機以預防疾病,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;患有哮喘或過敏症的病人應按醫生指示服用藥物去控制病情,空氣清新機不能完全紓緩病徵;
  • 要改善室內空氣質素,除了考慮使用空氣清新機外,建議應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,保持家居環境清潔,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,減少使用化學藥品及抽煙等,都可減少空氣的致敏原、污染物和細菌等;
  • 消費者務必適時更換過濾器,否則會容易滋生細菌和霉菌,反會進一步污染室內的空氣。失效的過濾網會令室內的空氣污染物積聚,亦會加劇致敏反應,以致呼吸道的問題更加嚴重;
  • 一些空氣清新機或具備加濕功能,免疫力弱人士使用加濕器時應注入無菌水或煮沸後剛冷卻的食水,並按照產品指示定期清洗及保養設備,以減低患上退伍軍人症的風險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